垂柳依依,清水流淌。漫步前锋城区芦溪河,一眼望去,景色宜人。“如今清秀的芦溪河也有它不光彩的过去。”家住芦溪河边上的张世光老人告诉记者,多年来,因受污水排放等影响,芦溪河水质不断恶化发臭,严重影响了环境。
张世光口里的“臭水沟”为何华丽转身,变成今天前锋城区名副其实的美丽“母亲河”?近日,记者在前锋区政协找到了原因。
2013年8月,前锋新区正式挂牌成立。在前锋区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期间,程国林、苏梽翔等委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提交了《关于进一步治理芦溪河环境卫生的建议》提案,前锋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,把芦溪河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前锋区当年重点民生工程予以规划落实。
据介绍,芦溪河是横贯前锋城区的唯一河流,在前锋新区成立之前,不少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,工业废水、建筑垃圾等乱排乱放,一些塑料袋、快餐盒等生活垃圾吹进河里,脏乱不堪,致使原本清澈的芦溪河变成了臭水沟,不仅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,也严重影响前锋新区城市形象,极大地制约着当地建设和发展。治理芦溪河污染,是当地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。
但由于芦溪河流域内工业企业、养殖业发展快,农业面源污染范围较大,治理起来困难重重。半年过去了,治理成效不尽如人意。为此,苏梽翔委员对芦溪河污染治理给予持续关注,在2014年2月区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,他又提出了《关于加强芦溪河污染治理的建议》提案,前锋区政府及时将该提案交给区水务局主办、区安监环保局和区农业局等相关单位会办。
同时,前锋区政协也积极回应委员及广大群众的关切,主动作为,将《关于加强芦溪河污染治理的建议》确定为主席领衔重点督办提案。区政协负责人带领主席会成员、政协委员和提案者多次深入芦溪河流域实地视察调研,提出了芦溪河治理要从实际出发,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,循序渐进,整体推进,重点突破,科学合理,综合施策的建议,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,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,要求提案办理单位将该提案办理作为“洁净水”行动的重要内容和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,认真落实区政协的意见建议。
2014年4月,一场芦溪河污染治理的总体战打响。区政协积极搭建提案办理民主协商平台,多次组织召开办理协商座谈会,有针对性地提出办理建议,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;经常听取提案办理情况通报,掌握办理进度,加强督办。办理单位坚持“强办理、抓落实、促发展”的理念,建立健全办理工作机制,精心制订提案办理方案,实行单位一把手负总责,分管领导具体抓,责任落实到人头,组织精干力量办理落实提案;办理中,切实强化“提、办”双方协商互动,严格落实“办前询访、办中走访、办后回访”的“三访”办理机制,克服困难,创造条件,竭尽所能地抓好落实。沿河两岸村组垃圾站(点)建起来了,违法排污的养殖场被清理拆除了,对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监管更严格了。
与此同时,城区芦溪河段疏浚河道、整修河床、驳岸护岸、垃圾清理、植树造林等治理工作和部分景观改造工程也相继实施。群众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。如今,整容后的芦溪河上一座座橡胶坝建起来了,分级蓄水,加大落差,使之清水长流。城区河畔绿化面积也扩大了,垂柳依依,春意盎然,让人流连忘返。(刘昌全、袁帅)